《人民日报》理论版刊发我校外国语学院院长王刚教授撰写的文章《构建人类健康共同体》
发布时间:2020-06-11   动态浏览次数:1140


611日,《人民日报》理论版刊发了我院院长王刚教授撰写的文章《构建人类健康共同体》,这是我校自建立以来第一篇在《人民日报》理论版发表的文章,是我校学科建设的历史性突破!

《人民日报》是中共中央机关报,其理论版是最具重量的版面之一,也是学者及行政官员表达真知灼见的窗口。

王刚教授在《人民日报》理论版发表的文章,立足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“人类命运共同体”理论,以全球视角,深入分析了当前在抗击新冠肺炎这一全球性疫情时,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性。文章视角新颖,观点独到,从打造“健康丝绸之路”,拓展共建“一带一路”新空间,推动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,以宏观政策协调促进共同发展等三个方面阐述了以习近平总书记“人类命运共同体”思想为指引,各个国家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,从而促使他们团结协作、着眼未来,构建“人类健康共同体。”

王刚教授的文章充分吸取了中华文化的精髓,对凝聚全球力量共同应对疫情具有重要意义,为变革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了思路和借鉴,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富有成效的中国方案。

全文如下:

【有的放矢】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

王 刚

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世界多极化、经济全球化、文化多样化、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。同时,全球范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,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。习近平主席强调:“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。战胜关乎各国人民安危的疫病,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”“中国将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,为全球疫情防控分享经验,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,同各国一道促进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发展,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。”各国面临的共同威胁和挑战,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。我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,在抗击本国疫情的同时,积极开展国际合作,为其他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。

打造“健康丝绸之路”,拓展共建“一带一路”新空间。卫生领域合作是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重要内容,习近平主席指出,要打造“健康丝绸之路”。近年来,我国大力实施“健康中国”战略,探索出一条发展中人口大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之路,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、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。同时,积极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,与“一带一路”建设参与国家和有关国际组织一道深化卫生政策协调,加强传染病联防联控,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。在各方共同努力下,合作成果丰硕,有力推动了相关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发展。此外,我国切实履行国际责任,积极参与应对埃博拉等疫情,为构筑全球公共卫生屏障贡献了中国力量。在抗击疫情国际合作中,我国与“一带一路”建设参与国家团结合作,共同促进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发展、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,书写了共建“健康丝绸之路”的感人篇章。

推动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。享有健康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,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是各个国家的共同责任。这次疫情暴露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短板,推进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改革势在必行。各国惟有团结协作、着眼长远,提升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水平,才能在与病毒的斗争中赢得主动。在疫情防控中,我国始终本着公开、透明、负责任态度,及时向各方通报疫情信息,与世界卫生组织和有关国家保持密切合作;支持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动员国际社会加强政策协调、加大资源投入,特别是帮助公共卫生体系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做好防范和应对工作。与此同时,还积极向世界卫生组织捐款,帮助一些发展中国家提升应对疫情的能力,推动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,体现了我国的负责任态度和大国担当。

以宏观政策协调促进共同发展。在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下,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。但也要认识到,疫情仍在全球范围蔓延,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影响深远。当今世界经济增长建立在相互依赖的全球网络之上,一个环节出现问题,其影响就会多重传导。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,习近平主席强调:“疫情对全球生产和需求造成全面冲击,各国应该联手加大宏观政策对冲力度,防止世界经济陷入衰退”。各国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,不仅有利于缓解疫情冲击,而且有利于提升全球应对经济波动的能力。当前,我国积极有序推动复工复产,持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,着力壮大新增长点、形成发展新动能。同时,积极与世界开展良性互动,重申坚定不移扩大改革开放、放宽市场准入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积极扩大进口、扩大对外投资,为维护世界经济稳定贡献正能量。(作者单位: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外国语学院)